这是一家“疯子”开的包子店,却年创3亿收入!!!



极致产品:2g的价值


在甘其食,生包子有一套严格的制作标准,60克皮、40 克馅料,把误差控制在 2 克以内是每个包子师傅必备的技艺。对馅料的选材更是近乎苛刻:香菇要选取大小

几乎相同的,青菜只要10到20厘米之间的;对供应商实行的严格标准,让肉类加工商金锣改变流水线,只为防止塑料膜和碎猪肉在冰冻时粘合,

影响口味;对包子师傅进行培训,在包子学校训练9天,还得保证通过3个月的门店实习期,要实现一分钟内下22个包子,误差全在 2 克以内。

就连包子上的褶子都是有要求的……个别包子质量不达标,或2小时内没卖出去,包子师傅就会把它们全部销毁。

与其说他们做的是包子,不如说是在做工艺品——对纯粹、对极致的追求。

而这套类似星巴克咖啡师的培训机制真要计算成本的话,花在每个包点师傅身上的时间是 2 个月,大约 1 万块钱。这也就童启华这个疯子能够这么疯!

甘其食要求的“2g”不仅仅是误差范围,更是一个品牌对产品的态度。精致源于好的生产工艺,得益于生产的标准化。


企业文化:做受人尊敬的包子人


“甘其食”的使命就是做好包子,让包子受人尊敬,让做包子的人也受人尊敬。之前这么辛苦你肯定以为只有民工愿意来吧,告诉你,

现在甘其食的从业人员有 20% 是大专、本科毕业生。员工们都会自豪地称自己为“阿甘”,他们住在公司配置的舒适公寓里。为了让”阿甘“有更好的睡眠质量,

公司特别定制上铺,保证睡在上铺的人翻身不吵醒下铺的人。

杭州文二路店长马闯说:“我们把这个工作当成一种使命感,是在做受人尊重的包子,为了把这个经典传统的东方美食做得更好,我们一直在努力。”

人好包子才会好,做好“阿甘”、做好包子。甘其食一直致力于打造员工文化,家文化。



01.jpg


营销体验:重返上海滩


09年在杭州开“甘其食”之前,童启华曾花3年时间在上海开过几家包子店。可由于种种原因,终究还是没能开下去。经过在杭州的四年沉淀,

2013年童启华带着他的包子铺出现在“一席”的上海场,讲了半个钟头,题目是“一个做包子的”。这段演讲视频在优酷网的点击率有 92.4 万

。看来,比起包子铺,这个带着中产趣味的分享会跟童启华更配。之后的每一期,童启华都会去“一席”做观众,并在演讲间隙给现场观众免费提供“甘其食”的包子。

从那以后,很多在现场吃过甘其食包子的观众都对这个牌子记忆犹新,他们会在填写新一场的报名信息时直呼“想吃甘其食了!”。

成功杀回上海,打入消费者心智,“甘其食唤醒了沉睡的包子市场”。


精准客群:年轻化


现在甘其食已经开到第三代门店。除了菜包、肉包,第三代门店还提供苹果叉烧、咖喱牛肉包。在这些新门店里,人们不仅可以拎上包子就走,还可以进来坐一会儿。

童启华说,这些都是为了年轻消费者准备的。自2011 年以后,童启华发现,年轻人成了“甘其食”的主要购买群体,人们不再只把包子当早饭了。

过去那些热衷拿包子当早点的市井顾客,他们说:“甘其食那个包子太精致、太细腻了。我还是喜欢粗糙一点的。”这些对包子的固有认知,改变起来没这么容易;

于是童启华紧抓年轻化客群,把新店开到大学城边上,甚至美国的门店也开在哈佛边上。

“当一个事物需要被彻底改变的时候,这个观念最好是在还没有被写入程序的年轻人那里。”童启华说。


天珏认为


甘其食的成功不是偶然,从极致产品到企业文化,再到营销模式和精准定位,甘其食向我们诠释了一个企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。

甘其食让我们知道,产品是一个企业的支撑点,一家品牌企业如果能够把自己的产品打造成极致产品,自然能在商品经济浪潮中占得一席之地;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根基,

将企业文化落地,传递到每一个员工心里,员工才会尽心尽力、产品才能做到极致;营销是手段,好的营销模式深入消费者心智,给消费者极致体验,

才能得到有力的自发传播。精准的客群定位则为企业前进的道路指明方向,走更少的路,做更有效率的事!

极致产品、企业文化、营销体验、精准客群是一个品牌企业获得成功的必备要素。天珏,愿意为您和您的企业效力。


  • 返回首页
  • 在线咨询
  • 电话咨询